幾百年來在最好的情況下,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也只是用來澆地、灌溉農田,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簡單倒在地上,滲入地下,或者經渠道排入河流之中,依靠自然的凈化能力來實現污水凈化。以如今的人口密度和工業(yè)企業(yè)密度來看,天然水域的自然凈化能力已經完全無法滿足污水凈化的要求了,因此在上世紀70年代,德國的萊茵河和博登湖幾乎崩潰。
從2012年的污泥會議情況來看,業(yè)內主流意見認為市政污泥不是經濟肥料。而是垃圾產品,必須從更為合適的方法進行回收利用或環(huán)保方式進行處置。
雖然市政污泥含有一些營養(yǎng)成分例如氮和磷,在理論上可以坐擁農肥使用。根據法律,市政污泥仍然允許可直接或者在好氧堆肥之后散放到農田,但因為有害物質會在土壤內累計,從而始終是一個未能澄清的問題。
市政污泥中除了重金屬含量和非降解絮凝劑外,最為有害的物質是有機有害物質,即所謂“內分泌作用物質”,都是一些來自藥物、農藥或者軟化劑的激素物質,只需很低濃度就能改變生物的有機物性能。例如,目前在市政污泥內已經出此案避孕藥的殘留物質。
如果采用高溫烘干處置市政污泥,污泥干燥系統(tǒng)可以徹底摧毀有害物質。
國新版市政污泥規(guī)范已經規(guī)定:市政污泥自2015年開始農用時,則要求對市政污泥內有害物質的濃度必須根據德國肥料規(guī)范內確定的標準來執(zhí)行。
污泥烘干的目的在于去掉濕泥中的部分水分,以適應不同的處置要求。污泥烘干意味著在單位時間里將一定數量的熱能傳給物料所含的濕分,這些濕分受熱后汽化,與物料分離,失去濕分的污泥與汽化的濕分被分別收集起來,這就是污泥烘干的工藝過程。污泥干燥系統(tǒng)描述這一過程,包括上料、干化、氣固分離、粉塵捕集、濕分冷凝、固體輸送和儲存等。
如果因污泥的性質(粘度、含水率等)可能造成污泥烘干工藝的不穩(wěn)定性的(如黏著、結塊等),則有必要采用部分烘干后的污泥與濕物料混合的工藝(返料、干泥返混)。此時,在上料之前和固體輸送之后應相應增加輸送、儲存、分離、粉碎、篩分、提升、混合、上料等設備。
我國污泥烘干處理行業(yè)突飛猛進,整體發(fā)展處于快速成長期,主要表現在污泥烘干處理能力迅速擴張、污泥烘干處理率穩(wěn)步提高、污泥烘干處理量快速增長等方面。城鎮(zhèn)污泥烘干處理設施建設推動了環(huán)保產業(yè)發(fā)展,到2020年城市污泥烘干率將不低于90%,我國污泥烘干處理業(yè)務市場空間廣闊。此外,國家鼓勵利用再生泥土的政策,也將對污泥烘干深度處理業(yè)務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污泥烘干處理建設的嚴峻形勢,縣城和建制鎮(zhèn)污泥烘干處理率較低的現狀,為污泥烘干處理市場的建設、運營投資均帶來巨大投資空間。